判断贴片电容电阻值的方法

如果能清晰看出贴片电容体上的数字信息标识,判断电阻值和功率值当然不存在相关问题。村田代理商在相同的体积下由于填充介质不同所组成的电容器的容量就不同,随之带来的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容量稳定性等也就不同。所以在使用电容器时应根据电容器在电路中作用不同来选用不同的电容器。如果没有损坏电阻工作本身无标注,或已烧毁得面目全非,看不清标注,那么代换前的电阻值判断企业就要费一点周折了,而且也必须能够做到我们心中有数,才能发展做出下一步的修复。有哪些教学方法研究可以及时作出一些较为全面准确的判断呢?

方法一:参照本机同回路相应元件的电阻值。 变频器电路中有许多相同的电路,如6路IGBT驱动脉冲传输通道,其中6路相同,从MCU脉冲信号输出引脚到缓冲电路,再到驱动IC、栅极和发射极电路,再到IGBT。 一个或多个支路中的任何电阻或其他元件损坏,可能参考未损坏支路中的贴片元件的参数值。如果没有标识,可以在电路板上测量该元件或将其焊接在电路板上。 三相输出电流(模拟信号)的传输通道与3个信号检测电路的传输通道一般相同,当一个电路损坏时,两个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可以不被损坏,并确定损坏元件的参数值。

如下图所示,PC5与PC6两路驱动IC的外围电路的元件参数完全相同;PC3与PC8两路驱动IC的外围元件参数完全相同,R17=R51、R23=R48、R22=R49……,当PC3外围有元件损坏坏,可以“照搬”PC5相对应外围元件的参数值进行修复。

同理,对晶体管、二极管、IC贴片等其它元件的损坏,当无法确定是否损坏元件设计参数时,可以作为参照同类型以及电路控制元件的参数值方法进行代换修复。

方法二:据电路设计类型进行确定系统元件技术参数。如MCU(微控制器)引脚上连接的上拉、下拉电阻损坏,MCU需外接上拉、下拉电阻的数字控制端口,一般企业内部为开漏结构,应用上拉或下拉电阻,可以有效避免I/O口存在不同电平漂移运动状态,维持自己一个具有静态的稳定工作电平。

电阻的选取值为10kω、6.8 Kω、5.1 Kω、4.7 Kω、3.3 Kω 等。如果损坏贴片的电容为单片机引脚的上下电阻,则在3.3 ~ 10kω 范围内可以确定损坏贴片的电阻。当然,也可以参考其他上、下拉阻力值。

参考同一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原理图

单片机引脚上拉电阻电路图

U2的脉冲信号引脚的上拉电阻为5.1k,在3.3~10kΩ的范围管理之内。

方法三: 参照同类型机器确定组件参数值。没有相同的电路可以参考,也不能像上拉、下拉电阻一样可以粗略地“估计”元件的参数,找到相同类型的机器进行比较和测量,也可以确定损坏元件的参数值。

方法四: 调整实验得到元件的参数值。